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各級黨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地區和黑龍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抓基層打基礎、選干部配班子、建隊伍聚人才、提能力轉作風,推動組織力量、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發展優勢,為龍江振興發展和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深學細悟 堅定篤行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入魂
真理之光照耀前行,理論武裝一以貫之。
省委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動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化理論武裝、感悟思想偉力,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政治忠誠,打造踐行“兩個確立”的忠實實踐地。
扎實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環環相扣、次第展開。在本次主題教育中,省委書記許勤帶頭謀劃部署推動,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把“學思想”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通過讀書班、理論學習中心組、“第一議題”等方式,抓實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組織開展“察實情、謀良策、破難題、促振興”大調研活動,開設“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龍江考察調研的足跡”系列專題黨課,進一步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堅定緊跟核心奮斗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推動理論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課主課必修課,組織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計劃,精心組織開展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省市兩級黨校設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單元,分級分類開展培訓,保證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比重占總課時70%以上。開展分眾化、差異化常態學習,創立“黨課開講啦”黨建教育品牌,組織領導干部、先優模范、基層黨組織書記和普通黨員講黨課。
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持續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工作落實年”活動,實施解放思想研討、學習型機關創建、攻堅破難和治低、治粗、治差、創優“三治一創”等綜合性舉措,創新全省創先爭優工作月榜等平臺載體,推動干部提能力轉作風、抓落實促發展。
抓實基層 強基固本
筑牢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組織實施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擂臺賽”,統籌開展基層黨建整縣提升行動、深化基層黨建示范點建設行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典型引領行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綜合施策,匯聚鄉村振興動能。制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30項具體措施,實施村黨組織書記“頭雁提升工程”,構建選育管獎全鏈條政策體系,推動建強村“兩委”班子;建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常態化機制,不斷提高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從省市縣直部門擇優選派干部到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駐村幫扶,接力助推鄉村振興,開展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千人行動”,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制定出臺《黑龍江省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清單指引(試行)》,組織實施《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經濟規劃(2022—2025)》,扎實推進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縱深發展,目前全省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99.5%、2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83.2%。
多元聚力,拓展基層治理維度。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基層治理平臺建設,制定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具體措施,配套制定加強網格化管理服務、機關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等制度規定,全覆蓋對全省10.1萬個網格進行賦碼備案管理、配備網格員26.5萬人,組建市區街社四級網格協調指揮中心(服務站)1.1萬個,推動公安、司法等職能部門和燃氣供水等民生單位下沉網格開展服務,群眾的訴求第一時間得到回應,獲得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紅色賦能,激活產業發展引擎。圍繞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實施產業振興計劃,探索開展黨建鏈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四鏈融創”,通過組建產業聯合黨委、黨建共建聯建等方式,推動大中小企業、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實施新興領域黨建“領航工程”,成立13個電子商務、快遞等省級行業(綜合)黨委,指導市縣成立662個行業(綜合)黨組織,在重點引進的新興領域企業建立474個黨建專班,暢通“政府部門+項目企業+行業協會”溝通渠道,助力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難題,不斷強化黨建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保障作用。
緊扣中心,彰顯組織力量。推動國有企業、機關、高校、公立醫院等傳統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加強,在完善體制中持續深化,在完成中心任務、服務振興發展中彰顯組織功能、組織優勢、組織力量。面對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大戰大考,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挑重擔、打頭陣、勇擔當。
事業為上 選賢任能
打造堪當振興發展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黑龍江將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龍江振興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來抓,優化選育管用工作,加強干部隊伍專業化年輕化建設,形成選人用人靠黨性、靠工作、靠實績、靠品行、靠公認的良好風氣。
嚴把政治首關,出臺考準考實干部政治表現的意見,建立政治素質考察正負面清單和重要崗位領導干部政治素質檔案,嚴格執行政治鑒定“雙簽字”,推動政治素質考察具體化常態化,堅決把政治上有問題的干部擋在門外。
注重實干實績,實行政治生態考核、年度考核、目標考核“三考合一”,開展市(地)和省直單位班子運行情況專題調研,建立領導干部實績表現正負面清單,完善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旗幟鮮明選拔使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強化實踐鍛煉專業訓練,選派干部到廣東、央企、駐省中直單位、中管金融機構跟崗鍛煉,組織省直和市縣年輕干部雙向掛職,開闊眼界思路、提升能力素質;開展“組團式援邊行動”,推動干部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加快邊境地區發展中經受歷練、增長才干;舉辦全省“業務大講堂”,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題研討班,改善干部知識結構,提升履職本領。
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制定出臺《黑龍江省干部儲備培養和使用工作規劃(2022—2026年)》,常態化調研儲備優秀年輕干部人選,制定年輕干部配備計劃,對看得準、有潛力的打破論資排輩、大膽提拔使用,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
落實嚴管厚愛措施,抓實日常監督,深化選人用人監督,突出抓好“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履職監督,扎緊織密監督網;深入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推動各地各單位建立容錯糾錯實施辦法,在部分省直部門開展行業系統容錯免責清單試點,鼓勵干部甩開膀子、大膽闖大膽試。
堅持把公務員工作融入干部工作大局,依法依規提升公務員管理質效,扎實推進公務員分類改革,全面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提高鄉鎮工作補貼標準,激發公務員隊伍活力。
創新機制 廣聚英才
向引進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
千秋偉業,人才為先;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著眼“才聚最北方、建功黑龍江”,強化人才引領支撐振興發展作用,深入實施人才振興計劃,制定出臺“龍江人才振興60條”,構建人才生態、平臺、計劃、服務“四位一體”工作格局。2022年5月政策實施以來,省級層面自主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是前6年總和的5.8倍,全省高校高級職稱人才由凈流出轉向凈流入,全省高校畢業生留省就業人數占就業總數的49.9%。
完善體制機制,營造優良生態吸引人才。著眼創新既有龍江特色又有區域競爭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72個,加快構建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從高校、科研院所試點自主設置崗位結構比例、崗位評聘標準,到分領域修訂細化專業職稱評價標準,再到推行科研經費“包干制”“負面清單制”管理,一項項改革措施,持續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減負松綁。
發揮自身優勢,建設一流平臺集聚人才。主動對接國家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平臺建設總體布局,積極推動哈爾濱爭建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臺;給予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專項資金支持,賦予引、育、用、留自主權,推動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80余個;深化與東北亞國家高校人才合作,舉辦中俄科技創新論壇,吸引集聚海內外高層次專家、高水平教師和基礎學科青年人才。
實施重點工程,全方位培養支持人才。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實施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龍江科技英才“春雁”團隊支持計劃和“龍江學者”支持計劃,帶動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實現歷史性突破。聚焦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大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推動龍江工程師學院與82家企業合作定制化培養工程碩博士,組建“政校企”技能人才培養聯盟,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達31.4%。
提供優質服務,以至誠禮遇留住人才。構建龍江人才發展服務保障體系,完善省市縣三級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組建教育、醫療、文旅等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實行“龍江惠才卡”等服務制度,為高層次人才量身定制醫療優待、交通出行等7方面24項專屬服務。打造“黑龍江人才網”線上服務平臺,開發在線智能查詢系統“政策寶典”,建立全國首個省級“高層次人才信息系統”,以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質效,大力營造愛才敬才濃厚氛圍,吸引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匯聚龍江、扎根龍江、建功龍江。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